諫太宗十思疏

作者:魏徵|朝代:唐朝

第一段原文:

臣聞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;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。帝王之業,建國君民,務在勸善而罰惡。然後能守成保功,傳之無窮。

第一段語譯:

臣聽說,想讓樹木長得高大,必須鞏固它的根本;想讓河水流得更遠,必須疏通它的源頭;想讓國家安定,則必須積累道德與正義。
君王的事業,在於建立國家、統治百姓,關鍵在於勸勉善行、懲治邪惡,這樣才能保持國家長久穩定,並將基業傳承下去。

第二段原文:

伏惟唐朝二十有四年,太宗撫運之功,日新月著。然則大廈之將傾,非一木所支也;國之將興,非一人所興也。
昔隋煬帝恃其聰明,矜其功業,蔑棄忠直,侈靡無度,遂使宇內土崩,社稷瓦解。

第二段語譯:

回顧唐朝建立二十四年來,陛下的治國之道日益進步,功績越來越顯著。然而,大廈將要倒塌時,一根柱子無法支撐;國家要興盛,也不是一個人就能辦到的。
從前,隋煬帝自恃聰明,驕傲於自己的功業,輕視忠直之士,奢靡無度,最終導致國家土崩瓦解,社稷滅亡。

第三段原文:

若有一夫不獲,其君受責;苟有遺愛於人,則可傳之無窮。是以明君在上,崇儉約以率下,寬刑罰以示恩,勤遠略以自彊,簡賦斂以厚民,杜邪說以正身,屏游宴以恤政,近賢臣以遺規,遠佞人以防悖,省宮室以惜財,節遊畋以養性。此十思也。

第三段語譯:

如果有一個百姓過得不好,君主就應該負責;但如果君主能對百姓留下恩惠,那麼他的德行將傳承無窮。因此,明智的君主應該:

1.崇尚節儉 來作為臣下的表率。

2.寬和刑罰 以展現仁愛。

3.勤於謀略 以增強國力。

4.減少賦稅 以厚待百姓。

5.杜絕邪說 以端正自身。

6.減少遊樂 以專心政務。

7.親近賢臣 以聽取正確建議。

8.遠離奸佞 以防止奸邪亂政。

9.節制宮殿修建 以珍惜國庫財富。

10.減少打獵遊玩 以涵養身心。

這就是「十思」。

第四段原文:

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莫不任人以道,謂之大寶;守之以義,謂之大業。君人者,將順其美,匡救其惡。

若專己而無謀,非致治之道;苟阿諛而從下,亦非濟時之術。

第四段語譯:

所有的君王,都是承受上天的命運,治理國家就應該任用正直之人,這是君主最寶貴的資產;以道義來維持國家,這才是真正的偉業。
做君王的,應當順應臣子的美德,並糾正他們的過錯。如果只專斷獨行,不聽取意見,那就不是治理國家的正確方法;如果一味順從阿諛奉承的人,那更不是安定天下的良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