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年學測國文試題

112年學測國文試題

一、單一選擇題(1~25題)

1.下列「」內的字,讀音前後相同的是:

(A)胡「笳」之拍/僧侶「袈」裟           (B)釁起「鬩」牆/傲「睨」萬物

(C)驀然而「踣」/「掊」擊對手           (D)「吁」嗟而去/「迂」談闊論

2.  下列文句,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:

(A)收藏家的稀世珍品樣樣價格不斐

(B)這起工安意外明顯是人謀不彰所導致

(C)叔叔感慨從小命蹇時乖,一路工讀自學

(D)天燈乘載大家的願望,在歡呼聲中冉冉升空

3. 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,運用最適當的是:

(A)這宗懸案經專案小組擘肌分理,已掌握部分有利線索

(B)經理很欣賞這名愛將,但也常愛屋及烏地袒護其過失

(C)新品銷量短期內便來者可追,超越廣受好評的老品牌

(D)闖過準決賽就能占到得隴望蜀的位置,可望角逐冠軍

4.  關於表一、表二,最適當的解讀是:

(A)孟浩然、王昌齡、杜甫皆認識王維,故於表一數字「159」中各計一次

(B)孟浩然較另四位詩人尤好寫詩交友,王昌齡給每名親友的詩至多兩首

(C)杜甫的親友比孟浩然少,他與孟浩然的熟識度,比與王維來得高

(D)李白有不少詩是因問候、懷想親友而寫,但對象不含王維

5. 溝通交涉時,說話者會自居某個角色,或讓受話者處於某個角色,以利達成目的。下列關於甲、乙的解說,最適當的是:

甲、燭之武謂秦穆公:「且君嘗為晉君賜矣,許君焦、瑕,朝濟而夕設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晉,何厭之有?既東封鄭,又欲肆其西封。若不闕秦,將焉取之?」

乙、樊噲謂項羽:「今沛公先破秦,入咸陽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閉宮室,還軍霸上,以待大王來。故遣將守關者,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。勞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賞,而聽細說,欲誅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續耳。」

 
(A)說話者自居旁觀者的角色說話者自居當事者的角色
(B)說話者自居討人情的角色說話者自居討公道的角色
(C)受話者處於被嫉妒的角色受話者處於嫉妒人的角色
(D)受話者處於被辜負的角色受話者處於辜負人的角色

6. 依據下文,□□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:

紇妻纖白,甚美。其部人曰:「將軍何為挈麗人經此?地有神,善竊少女,而美者□□□□,宜謹護之。」紇甚□□,夜勒兵環其廬,匿婦密室中,謹閉甚固,而以女奴十餘□□之。爾夕,陰風晦黑,至五更,寂然無聞。守者怠而假寐,忽若有物驚寤者,即已失妻矣。(〈補江總白猿傳〉)

(A)其來有自/疑懼/迎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其來有自/倨傲/伺守

(C)尤所難免/倨傲/迎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D)尤所難免/疑懼/伺守

7. 關於下文「做菜」與「作文」之間的譬喻,說明最適當的是:

滿洲菜多燒煮,漢人菜多羹湯,童而習之,故擅長也。漢請滿人,滿請漢人,各用所長之菜,轉覺入口新鮮,不失邯鄲故步。今人忘其本分,而要格外討好。漢請滿人用滿菜,滿請漢人用漢菜,反致依樣葫蘆,有名無實,畫虎不成反類犬矣。秀才下場,專作自己文字,務極其工,自有遇合。若逢一宗師而摹仿之,逢一主考而摹仿之,則掇皮無真,終身不中矣。(袁枚《隨園食單》)

(A)學做料理須知各地菜餚特色,習文當須辨宗門流派

(B)做菜須向前輩方家學習以精進,為文當須追摹宗師

(C)漢人未自幼學習而做不好滿菜,學寫文章亦宜趁早

(D)料理講究發揮個別的特長,作文亦以呈顯本色為尚

 

8-9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8-9題。

經保育人士多年努力,黃石公園終於在1995年放生14隻灰狼。灰狼進入生態系統後,開始獵捕加拿大馬鹿。鹿群為了生存,便減少出現在河谷。當河谷的植物不再成為鹿群的盤中飧,就逐漸恢復原先的茂盛,有些樹甚至以五倍速度成長。環境學家蒙比爾特在YouTube介紹上述這一連串的改變,並指出因鹿減少而增生的植被,使河岸不易被沖刷成曲折的模樣。

2010年有研究發現:雖然鹿在幾年內減少60%,但樹木從未迅速長高,且鹿仍到狼群出沒頻繁的區域覓食,因為牠們在遼闊的黃石公園裡相遇機率極低。動物學家米德爾頓引述這項研究,認為狼群絕跡確實衝擊黃石公園生態,但過去因此而產生的巨變,不可能藉狼群重返而在短時間內復原。生態學家麥可奈第也指出,鹿的減少確實讓樹木變多,但1990年代蒙大拿州已開放獵捕加拿大馬鹿,而黃石公園的美洲獅與灰熊也對鹿群減少有所貢獻。所以,他認為「『狼改變了河流』,        。」此外,米德爾頓承認這個案例讓大家意識到肉食動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,但他強調,提供正確訊息仍是環境學家的職責。(改寫自〈「改變美國自然生態的狼英雄」是事實還是神話?〉)

8. 上文        內,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:

(A)其中雖有些許真相,但似乎過於誇大

(B)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,完全缺乏實證

(C)將來可能推翻,但在目前可信度最高

(D)不可等閒視之,而是應該追蹤的警訊

9.「三位學者的言談」是上文重要素材。關於此素材的運用手法,最適當的敘述是:

(A)引述三人對「狼英雄」的看法時,僅敘述其論點而省略論據

(B)先綜述各方對「狼英雄」反應,再以三人為代表分述其觀點

(C)以訪談形式呈現三人對「狼英雄」的看法,使讀者有參與感

(D)以三人觀點的出現順序,隱然表達對製造「狼英雄」的質疑

 

10-12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10-12題。

(改寫自歐陽亮〈都是星星惹的禍?木星合土星─歲星犯填星〉)

10. 談論專業知識的文章,通常預設讀者具備相關背景知識,而不加以說明。下列四個已確知的天文學知識,未被上文預設為背景知識的是:

(A)金星的公轉速度比土星快

(B)角分與度是測量角度的單位,1度=60角分

(C)清代的觀測誤差,小於宋元之際的觀測誤差

(D)木星、土星與太陽的距離,較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

11. 上文舉出西元828年的事例,主要是用來說明:

(A)古代的天文記載常有國運占星色彩,故未必合乎事實

(B)古代觀測技術不如現代精密,但保存的史料有利考證

(C)古人無法完全依據木星、土星的移動速度判斷誰犯誰

(D)古人只知木星、土星同向移動,不知二者會逆向靠近

12. 上文若要介紹「古人如何從木星合土星占驗未來」,並援引下列史事,印證《開元占經》收錄的某項預言,則此預言最可能是:

(東晉)咸安二年正月己酉,歲星犯填星。……七月,帝疾甚,詔桓溫曰:「少子可輔者,輔之;如不可,君自取之。」賴侍中王坦之毀手詔,改使如王導輔政故事。溫聞之大怒,將誅坦之等。

(A)填星與歲星合,相犯為內亂

(B)填星所在,歲星從之,伐者利

(C)填星與歲星合,有軍在外,戰不勝,失地

(D)歲星與填星鬥,此謂離德,不出三月,必有亡國

 

13-14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13-14題。

枯山枯水庭園以砂石為主,但是幾乎每一方石庭都缺少不了綠色的點綴。談及日本庭園之綠意,除了草木之外,青苔也是構成的一大要素, ,尤其是京都的庭園,如果沒有青苔,勢將減色不少。苔本是繁殖於地面的一種蘚類植物,只要氣候低濕,可以不種自衍。但是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, ,因此它也就變成了代表庭園歷史的一種標誌了。由於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,其色雖濃翠,卻不綺豔, ,加以苔本身所給予人時間之聯想, ,所以在文學上,任何一個名詞,只要冠以「苔」字,立刻能造成蒼涼悲寂的效果,如「苔階」、「苔徑」、「苔井」、「苔池」。而當你面對京都的苔庭時,這蒼涼悲寂的情調就更具體的呈現在眼前了。(改寫自林文月〈京都的庭園〉)

13. 依據文意,「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」應填入:

(A)甲

(B)乙

(C)丙

(D)丁

14.上文有關「苔」的敘述,最適當的是:

(A)庭園設計者藉衍生的文學意象營造悲戚感

(B)容易生長因而成為打造庭園最主要的元素

(C)經過氣候與時間醞釀,形成庭園蒼寂的況味

(D)濃翠亮麗點綴暗沉砂石,凸顯庭園色澤對比

 

15-17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15-17題。

我果戰士有勇,大將有謀,成算在胸,地利足恃,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。不然,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,東馳西突,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,我即無恙,而彼之所挾者小,我之所勞者大,設防設守,形勢不亦懣乎!然誘之上岸,非有成算,則斷不可。蓋敵一登陸,民心易動,軍心易震,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。生,臺人也,為臺灣計,臺北可誘之近岸,臺南則不可。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,彼之駐輪甚便;若登岸,則反失所恃。臺南則港門雖深,風浪甚苦,四圍無山,港中非可駐輪;彼不登岸,不能久居也。若臺中諸港,沙線淺灘,難駛鐵船。然澎湖不守,則敵人得之,安穩收泊。有時展輪四掠,有時載小艇窺闖,臺中難防,臺南、北亦可慮。(洪繻〈籌海議〉)

15. 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,敘述最適當的是:

(A)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

(B)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

(C)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

(D)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

16. 關於①、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,最適當的研判是:

①應加強澎湖海防,避免敵軍入侵臺北、臺中、臺南三地。

②依臺北、臺南地形評估,引誘敵軍自臺北登岸,是可行的戰略。

(A)①、②皆符合

(B)①符合,②不符合

(C)①符合,②無法判斷

(D)①無法判斷,②符合

17.若依據上文設計一款戰爭攻略遊戲「海戰1894」,遊戲腳本中,根據不同的項目,會讓敵我雙方戰力值互有增減。設計者為此遊戲設定的戰力值項目最不可能出現:

(A)將士經驗

(B)地理環境

(C)攻守路線

(D)外援力量

 

18-20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18-20題。

李丈參政罷政歸鄉里時,某年二十矣。時時來訪先君,劇談終日。每言秦氏,必曰「咸陽」,憤切慨慷,形於色辭。一日平旦來共飯,謂先君曰:「聞趙相過嶺,悲憂出涕。僕不然,謫命下,青鞋布襪行矣,豈能作兒女態耶!」方言此時,目如炬,聲如鐘,其英偉剛毅之氣,使人興起。後四十年,偶讀公家書,雖徙海表,氣不少衰,叮嚀訓誡之語,皆足垂範百世,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。淳熙戊申五月己未,笠澤陸某題。(陸游〈跋李莊簡公家書〉)

18. 關於文中李參政的敘述,最適當的是:

(A)少年得志,但因個性耿介,二十歲便罷政而歸鄉里

(B)常至陸游家,議論秦朝暴政虐民、聚斂咸陽的史事

(C)雖貶謫海表而坦然赴任,未嘗悲憂,英氣絲毫不減

(D)訓誨陸游之言響若鐘鳴,示現剛毅氣節,令人激昂

19. 關於文中陸游的行為或感懷的敘述,最適當的是:

(A)相隔四十年後,因重讀李莊簡公來信而為文回覆

(B)採用書序體書寫方式,闡述自己撰作本文的動機

(C)憶及青鞋布襪之言而連結今昔,流露對李公的欽仰

(D)追述昔日共聚議事的情景,感嘆故人遠謫而難再見

20. 上文藉細節描述,展現李參政的人格特質。下列文句,亦透過書寫細節以呈現人物性格特質的是:

(A)將軍向寵,性行淑均,曉暢軍事,試用於昔日,先帝稱之曰「能」

(B)樊噲側其盾以撞,衛士仆地,噲遂入。披帷,西嚮立,瞋目視項王

(C)行次靈石旅舍,既設床,爐中烹肉且熟,張氏以髮長委地,立梳床前

(D)三人移席,漸入月中。眾視三人坐月中飲,鬚眉畢見,如影之在鏡中

 

21-22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1-22題。

《論語》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,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。

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,以熟讀背誦為主。故所讀的書,無論懂與不懂,都深深地印入腦中。《論語》既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,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。抗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,雖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,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,我也能不以為苦。因為當面臨這些情境時,《論語》中「        」等語句立即湧現,給予我精神力量,使我可以不復介意。且經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,進而聯想到「四書」中的其他語句。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悟,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。

在詩歌教學中,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。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「貧而樂,富而好禮」,聯想到《詩經》的「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」,而被孔子讚美是「可與言詩」的人。孔門論詩,特別注重「興」,因此,我日後教授詩詞,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。而這種感發,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。

我平生讀書的最大樂趣,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、可以提昇人精神的力量。正是從這一點來說,《論語》是對我影響最大,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。(改寫自葉嘉瑩《論語百則・前言》)

21. 依據文意,最適合填入上文 處的文句是:

(A)食夫稻,衣夫錦,於女安乎

(B)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

(C)色惡不食,臭惡不食,失飪不食,不時不食

(D)菲飲食,而致孝乎鬼神;惡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

22. 下列敘述,最符合上文體會或想法的是:

(A)熟誦經典可將文章的深意烙印腦中,是對當代學子有益的教育方式

(B)《論語》與《詩經》、「四書」中的語句,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

(C)孔門教學注重興發,子貢因以修養之道闡明詩句涵義而受孔子讚賞

(D)讀書之樂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,進而連結經典以形成興感的力量

 

23-25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3-25題。

嶺南人認為檳榔可以解瘴癘之氣,蘇東坡入境隨俗,大嚼大噉,至汗出且面紅如醉,還特地寫詩歌詠檳榔:「能消瘴癘暖如薰」。南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中說自己初至嶺南,對檳榔敬謝不敏;過了一段時間,才敢稍微嘗試;住了一年多後,卻「不可一日無此君矣」。南宋周去非《嶺外代答》則寫道:「有嘲廣人曰:『路上行人口似羊。』言以蔞葉雜咀,終日噍飼也,曲盡噉檳榔之狀矣。每逢人,則黑齒朱唇;數人聚會,則朱殷遍地,實可厭惡。」言詞中極盡輕蔑。(改寫自黃楷元〈陪蘇東坡一起吃檳榔〉)

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,名稱源自馬來語pinang。臺灣的檳榔品質佳,從前除了日常嚼食,也用來待客。

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說:「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,其功有四:一曰醒能使之醉,蓋食之久,則醺然頰赤,若飲酒然,蘇東坡所謂『經潮登頰醉檳榔』也。二曰醉能使之醒,蓋酒後嚼之,則寬氣下痰,餘酲頓解,朱晦庵所謂『檳榔收得為祛痰』也。三曰飢能使之飽。四曰飽能使之飢。蓋空腹食之,則充然氣盛如飽;飽後食之,則飲食快然易消。又且賦性疏通而不泄氣,稟味嚴正而更有餘甘。」

檳榔果實含多酚類化合物、檳榔素、檳榔鹼,會影響大腦、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作用,提高警覺度,刺激腎上腺素分泌。世界衛生組織證實:檳榔素、檳榔鹼具潛在致癌性,檳榔所添加的石灰則會破壞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,導致細胞增生變異。

嚼食經驗令我覺得檳榔很容易成癮,戒除甚難,但不知它的成癮機轉。它迷惑人,卻極具危險,像不正常的親密關係,像禁忌的遊戲,嚼多了會有墮落感、罪惡感。可它又那麼清香,那麼容易上癮。(改寫自焦桐〈禁忌的親密關係〉)

23. 綜合甲、乙二文,關於檳榔的功效或危害,說明最適當的是:

(A)賦性疏通而不泄氣,有益調節呼吸系統,嶺南用以對抗瘴氣

(B)李時珍認同朱晦庵檳榔可祛痰的看法,咀嚼檳榔有助於醒酒

(C)所含多酚類化合物具雙向調節的作用,既可充飢又可助消化

(D)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檳榔鹼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,致食用成癮

24. 關於甲、乙二文的寫作方式,說明最適當的是:

(A)甲文就歷史發展評論,認為嚼檳榔有礙觀瞻而不鼓勵食用

(B)乙文兼論檳榔功效與危害,呼籲人們抗拒檳榔的危險誘惑

(C)二文皆引述相關的文學創作與醫療知識,呈現檳榔多面性

(D)二文皆提及食用者親身經驗,點出嚼食檳榔後的成癮現象

25. 下列詩句畫線處所敘述的檳榔作用,甲文或乙文中未提及的是:

(A)登頰紅潮增嫵媚,潤脾津液益精神

(B)一抹腮紅還舊好,解紛惟有送檳榔

(C)有時食鮆苦羶腥,也須細嚼淨口舐

(D)淡可療飢醫苦口,津能分潤滴枯腸

二、 多選題(26~32題)

26. 下列各組「」內的詞,意義前後相同的是:

(A)克己「復」禮為仁/師道之不「復」可知矣

(B)微夫人之力不「及」此/奔而入,「及」牆,虛若無物

(C)蓋藏「既」富,絃誦興焉/「既」親其所親,亦親其所疏

(D)為之躊躇滿志,「善」刀而藏之/(項伯)素「善」留侯張良

(E)余時為桃花所戀,「竟」不忍去湖上/久不見若影,何「竟」日默默在此

 

27. 「稍微哭一下,就不得了啦,戲也不演啦」,句中「稍微」用來修飾動詞「哭」,表示哭的程度。下列文句「」內的詞,用來修飾動詞,表示動作程度的是:

(A)侍婢羅列,「頗」僭於上

(B)漁人「甚」異之,復前行

(C)滿目蕭然,感「極」而悲者矣

(D)蓋追先帝之「殊」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

(E)行「略」定秦地,函谷關有兵守關,不得入

 

28. 關於「祕密」的看法,符合下文敘述的是:

當祕密出現在親近的人際關係中,每個人都覺得刺目─我隱匿了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條線索,阻止你順暢讀取我全部的檔案。那對愛是多大的殺傷力!這個世界於是鼓勵坦白,彷彿只要開誠布公,必能互相理解,擁抱,痛哭流涕地和解。但祕密卻固執地打破了理性架構的神話,讓人類理解語言的限制,發現自己畢竟掙脫不了那些幽暗的本能,及孤獨如何成為每個人真正的生命基調。

害怕孤獨的人為了裝作一無所瞞,以爭取想像中的友誼,於是開始訴說祕密。祕密換祕密,那是朋友的定情儀式,但我們不說自己的祕密。訴說別人祕密是一種無本生意,也是一種聲東擊西的詭計。當所有人都忙著訴說其他人的祕密,自己的祕密就擺脫了被刺探的危險。想要掩人耳目,是另一個人祕密開始出土的原因。(改寫自胡晴舫〈祕密〉)

(A)人類幽暗不安是因為背地裡訴說別人的祕密

(B)交換祕密揭示人們畏懼孤獨而有相互取暖的需求

(C)訴說他人祕密既能滿足好奇窺探,又可掩藏自己的祕密

(D)保有祕密,拒絕他人全面讀取自己,反映孤獨的生命基調

(E)祕密的存在,乃因語言不可盡意的限制,阻隔了人際關係的親密

 

29. 關於「夫餘國王」的事蹟,符合下文敘述的是:

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,王欲殺之。婢對曰:「有氣大如雞子,從天而下,我故有娠。」後產子,捐於豬溷中,豬以口氣噓之不死;復徙置馬欄中,欲使馬藉殺之,馬復以口氣噓之不死。王疑以為天子,令其母收取奴畜之。名東明,令牧牛馬。東明善射,王恐奪其國也,欲殺之。東明走,南至掩淲水,以弓擊水,魚鱉浮為橋,東明得渡。魚鱉解散,追兵不得渡。因都王夫餘,故北夷有夫餘國焉。(王充《論衡》)

(A)為橐離國王和侍婢所生,因其出生時間而被命名為東明

(B)曾被棄於豬圈馬槽,不僅未受傷害且受到豬馬呼氣照護

(C)其母為侍婢而被視為奴僕,後因善騎射被派去放牧牛馬

(D)為救母而謀反,事敗後南向逃至夫餘,於是成立夫餘國

(E)逃避追殺至河邊時,魚鱉浮出讓他踩踏而渡,得以免難

 

30. 下列兩節現代詩,均以賴和為寫作題材。關於詩意的解讀,適當的是:

甲、販夫的賣菜聲/從泛黃的紙張中傳來/殖民的申誡/帝國的律令/不過是根被折斷的秤錘呀/在不等重的兩端/丈量用聽診器/也無法診療的喘鳴/沉吟為一位詩人(洪崇傑〈稱仔的彼端─致賴和〉)

乙、你與所有人/都曾摀著嘴、駝著背走過/日本軍警到處罰站的街頭/在你自己的彰化媽祖宮用聽診器/像順風耳般,聽竊所有在病人心房裡/癱瘓的故事與詩歌/住滿秦得參、林先生、添福、阿金、莫那魯道……/你堅決帶他們走出情節與格律/到軍刀與警棍林立的廣場大膽遊行/在文藝欄一遍遍排版複刻中/把他們供奉在文壇(解昆樺〈在囚獄中獲致潔淨的光〉)

(A)甲詩「被折斷的秤錘」與乙詩「駝著背」,刻劃人民被拷打的形象

(B)二詩均以「聽診器」提示醫師的身分,暗指醫者仁心而能聽取民瘼

(C)甲詩的「喘鳴」與乙詩的「癱瘓」,均指日治時期民智仍屬蒙昧無知

(D)二詩均述及〈一桿稱仔〉,慶幸文字能在當時對抗威權且洗滌人民苦厄

(E)甲詩認為人民苦難讓詩人悲憫發聲,乙詩認為苦難的人民被書寫而銘刻

 

31-32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1-32題。

31. 關於甲、乙二曲的寫作手法,敘述適當的是:

(A)甲曲以「菊花開,正歸來」,點出當時非如屈原身處的亂世

(B)乙曲以糟醃、醅渰、麴埋,把萬事可隨一醉泯滅加以形象化

(C)甲曲在飲酒食蟹中流露閒居之趣,乙曲在醉醒間隱含矛盾之情

(D)二曲皆藉嘲諷屈原的結局,表現出滑稽幽默的輕鬆與玩世態度

(E)二曲皆以陶潛對比屈原,說明自身生命選擇或價值判斷的傾向

 

32.依據甲、乙二曲和丙文,關於歷代對屈原的看法,敘述適當的是:

(A)漢代對屈原的爭辯,在其作品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否優於《詩經》

(B)宋代時關注屈原愛國之心,從民族情操的角度使怨君問題合理化

(C)元代文人喜借用屈原典故,說明自己雖然歸隱卻待時而動的心境

(D)明代時有與屈原相似際遇的人,將自身認同投射到屈原的遭遇上

(E)現代的各種文化語境中,詮釋屈原既保有過去面向也有時代新意

三、 混合題或非選擇題(33~37題)

33-35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3-35題。

古典是穿越世代的共有智慧,也是橫跨國界的共享遺產。

在人文教育上,思想的開放是終極目標。文化應通過批判性地消化繼承,而不能全盤否定或粗暴對抗。美國獨立成功,文化上仍與英國文學緊密銜接。主張脫亞入歐的日本,從來就持續接納儒學的薰陶。

古典之成為古典,並不是因為年齡蒼老,而是因為它經過不同歷史階段的過濾與篩選,禁得起解釋、開發、創造。無論時代如何進步,只有人性是千古不變。即使是千年以前的《詩經》,在恰當時刻也能感發不同時代的心靈。

追求進步並非要摒棄古典,而應以開放的精神重新檢視。所有的古典,經過閱讀、解釋、再創造,就會變成當代價值的一部分。

經過閱讀與再閱讀,創造與再創造,古典就是永遠的現代。(改寫自陳芳明〈古典是永遠的現代〉)

古典不等於古文,年代也未必久遠。披頭四的歌曲迄今不過半世紀,但對後世音樂影響深遠;蘇聯導演艾森斯坦《波坦金戰艦》的蒙太奇手法,如今已是電影的基本文法。這些在當時展現新手法或開創新視野的作品,後人愈是追隨,愈能顯出其永恆的地位。

2006年,龜山郁夫新譯杜思妥也夫斯基1880年的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,一出版即暢銷百萬冊。優秀的譯筆能賦予古典現代生命。

古典的耀眼光彩從不會因古老而褪色。《論語》提供的建言,到今日仍可為人生的困境解惑。古典有時理解不易,可參考專家的引導,但不要變成先入之見。正岡子規認為《古今和歌集》不及《萬葉集》,但他是為了替低迷的短歌灌注活力,才批判有貴族傾向的和歌,讀者不能斷章取義。(改寫自齋藤孝著,莊雅琇譯《古典力》)

33. 請就甲、乙二文關於「古典」的敘述,回答下列問題:

(1) 能成為古典的作品,在流傳過程中須具備什麼條件?又在創作當時可能具有什麼特徵?(占4分,作答字數:40字以內。)

(2) 請說明乙文哪個例子,最適合印證甲文「人性是千古不變」?(占2分,作答字數:20字以內。)

34. 關於古典的閱讀策略,最符合甲、乙二文敘述的是:(占2分,單選題)

(A)甲文指出廣泛接受並適當批判古典,可讓思想開闊深厚

(B)乙文強調閱讀古典應從庶民角度出發,以了解時代脈動

(C)甲文認為應獨自體會深思,乙文認為不妨倚賴專家引導

(D)二文皆主張藉由同情共感的體證,可消解字面理解障礙

35. 甲、乙二文均認為古典具有永恆性。明代許潮《赤壁遊》雜劇,對蘇軾〈赤壁賦〉既有承繼又有創新,請依下列引文回答問題:

(1) 舟中四人抽籤後,賦詩的規則為何?(占2分,作答字數:20字以內,不可抄錄原文。)

(2) 劇曲中,唱詞常表述人物的心聲。請問:①眾人〔合〕唱,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喟嘆,更反映出世人對個體生命有什麼「共同的焦慮」?②許潮藉東坡之口道出:「聊付與滄浪」,對此一焦慮所持的態度是什麼?(①占2分,作答字數:10字以內;②占2分,作答字數:10字以內)

 

36-37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6-37題。

36. 依據上文,原創者「可能比想像中謹慎保守」,乃因他們對原創構想的處理方式通常是:(占2分,單選題)

(A)提高接受程度,降低實現阻力

(B)刪減奇趣異想,符合經典宗旨

(C)延長醞釀時間,不求搶先曝光

(D)瞄準市場需求,審慎投注資源

37. 上文認為,《獅子王》的創造來自《哈姆雷特》的再閱讀。請參考右圖「創意技能金字塔」,就文中觀點回答下列問題:

(1) 《獅子王》的編劇將構想連結《哈姆雷特》後,自認能達金字塔「識別好點子」階段的主要理由是什麼?(占2分,作答字數:20字以內。)

(2) 當《獅子王》構想進到金字塔的「爭取支持」階段,《哈姆雷特》能對高層主管產生說服作用,是基於哪二個理由?(占4分,作答字數:40字以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