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作者:佚名|朝代:西周至春秋時期
第一段原文: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
第一段語譯:
蒹葭(蘆葦)茂密蒼翠,清晨的露水凝結成了霜。我心中思念的那個人啊,似乎就在河水的對岸。順著水流逆向尋找她,道路險阻又遙遠。順著水流而下想要接近她,她卻彷彿在河中央。
第二段原文: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躋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坻。
第二段語譯:
蒹葭茂密而鮮綠,晨露尚未蒸發消失。我心中所愛慕的人啊,她似乎就在河邊。順著水流逆向尋找她,道路險峻且陡峭。順著水流而下想要接近她,她卻彷彿在水中的小洲。
第三段原文: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沚。
第三段語譯:
蒹葭繁茂而嫩綠,清晨的露水仍未乾涸。
我所思念的人啊,她似乎就在水邊的岸上。
順著水流逆向尋找她,道路蜿蜒且曲折。
順著水流而下想要接近她,她卻彷彿在水中的沙洲。
(二)作者:屈原|朝代:戰國時期(楚國)
第一段原文:
屈原既放,遊於江潭,行吟澤畔,顏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
漁父見而問之曰:「子非三閭大夫與?何故至於斯!」
第一段語譯:
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後,在湖泊與江邊四處遊蕩,時常吟詩抒發情感。他的神情憂傷,臉色憔悴,身體也顯得十分消瘦。一位漁夫見到屈原,認出他曾是楚國的三閭大夫,便好奇地詢問:「你不是曾經的高官嗎?怎麼淪落到這種地步?」
第二段原文:
屈原曰: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,是以見放!」
漁父曰:「聖人不凝滯於物,而能與世推移。世人皆濁,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?眾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舉,自令放為?」
第二段語譯:
屈原回答:「世人都污濁,只有我清白;大家都沉醉,只有我清醒,所以被放逐了!」漁父說:「聖人不應該執著於環境,而應隨勢變通。世人都污濁,何不攪和在泥水中呢?眾人都沉醉,何不吃酒糟、喝淡酒呢?為何要這麼執著,以至於被流放?」
第三段原文:
屈原曰:「吾聞之,新浴者必振衣, 新沐者必振髮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塵埃乎!」
漁父莞爾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「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;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」遂去,不復與言。
第三段語譯:
屈原說:「我聽說,剛洗完澡的人會抖落衣上的灰塵,剛洗完頭的人會抖去頭髮上的塵埃。怎麼能讓純潔無瑕的自己,沾染世俗的污穢呢?」漁父微笑著搖槳離去,邊唱道:「清澈的江水可以洗我的衣襟,混濁的江水可以洗我的雙腳。」說完,便駕船離去,不再與屈原交談。